关于儿童“春捂”的那些事儿
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
您的公众号名称 (微信号:设置您的微信号) 又到了二三月乱穿衣的时候了,早晚出门还有点凉凉的,中午的气温却很容易攀升至十几度。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乍暖还寒时分,怎么给孩子“春捂”才得宜? 四大标准 01 掌握好15℃的临界温度 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这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02 掌握好温差8℃捂的信号 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03 掌握好24-48小时的准备时间 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来临及降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晚了就来不及了。 04 掌握好7-14天的持续时间 天气越来越暖,捂着的衣服总归要减下来,但不可过快。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14天,让孩子渐渐适应气温的升高。 三大重点 01 保暖脚部 脚部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细血管收缩,尤其是儿童呼吸道黏膜柔嫩,对外来细菌的抵抗力较弱,更易引起感冒。所以,足部的保暖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是在室内,可以在穿棉袜的同时再给孩子加穿一双稍厚的地板袜或是防滑的家居鞋;若外出,可根据室外气候,选择棉鞋或球鞋。 02 保暖手部 双手着凉,容易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春季外出最好要给孩子准备一双针织、毛绒或棉质的手套。 03 保暖头部 头部是人体散热最多的器官,给孩子戴上帽子是很好的保暖措施,除去某些衣服自带的连体帽外,最好为他们准备同时能保护耳朵和头部、无边无带的针织帽。 小窍门 “春捂”并不是指衣服要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衣物增减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定。如果不放心,家长可以先穿着差不多厚薄的衣服,在户外静坐一会儿,倘若既不感觉冷,也不感觉热,说明给孩子准备的衣服厚薄正合适。 |

























